千千小说

千千小说>从秦始皇遗憾终生开始 > 第80章 九品中正制(第1页)

第80章 九品中正制(第1页)

九品中正制又称“九品官人法”,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。以下是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详细介绍:

1.

产生背景:

察举制的弊端:东汉后期,察举制出现诸多问题,政治腐败、贪贿盛行使得这一制度名存实亡,“举秀才,不知书;举孝廉,父别居”的混乱局面频繁出现,选拔用人标准形同虚设,选拔官员作弊腐败盛行,加剧了党争形势,造成了东汉末期的政治黑暗和军阀割据局面,察举制亟待改革。

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:东汉末年察举完全为地方士族所控制,为了避免地方操纵选举,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,建立新的选官制度势在必行。

统治者与士族妥协的结果:东汉末年地方上逐渐由世家大族所控制,他们成为地方割据势力所依靠的主要政治力量。曹丕在称帝前夕,采纳了士族陈群的建议,制定了九品中正制。

2.

主要内容:

设置中正:中央在地方上设置大小中正,州一级的为大中正,郡县级的为小中正。州中正由中央任命,郡中正最初由各郡长官推荐,西晋时改为州中正推荐。中正官通常由品级较高、有威望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。

确定资品:中正根据家世、道德和才能三个方面评定士人的人才等级,写出评语,并将其划分为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九等,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。

按品授官:与资品相应,官品也被划分为九等。士人获得相应的等级后,便有了做官的资格,由政府根据其资品授予官职,一般资品与起家官的官品之间相差三至四品。此外,还有“三年一清定”,对人才品级在例行评定基础上进行复评调整,以提高“乡品”等级精确性。

3.

发展演变:

曹魏初期:这一时期九品中正制还能坚持选贤任能的标准,并以“家世、德才”两项综合定品。

西晋时期:家世门第成为中正定品的主要依据。中正所评定的九品等级高低,与被评者所担任官职的清浊、初始官职级别紧密相关。评级高的可担任清官、升迁也比较快。

东晋时期:中正评定的九品逐渐归为上品和下品两类。即九品中的一品、二品为上品,为士族、贵胄;三品及三品以下为下品,是寒庶小人。上下品之间的界线,就是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分界线。

南朝时期:选任中正的条件发生变化,精通谱牒成为选任中正的重要标准之一。中正在选举官员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与吏部铨选的关系更为密切,乡品与所任官职相一致也成为选官的基本准则。

北朝时期:九品中正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,出现了与时俱进的新特征,不仅被应用于汉族,也被应用于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阶级自身。

4.

影响:

积极方面:

初期选拔人才: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,选拔标准兼顾家世、道德和才能,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,为国家提供了一定的优秀官员。

加强中央集权:相比于察举的地方评议,中正评定多受中央控制,从而将选举权收归中央,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。

文化推动:该制度要求官员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,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,推动了文化的进步。

消极方面:

阶层固化: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正官大多由世家豪族担任,他们评定人物只注重门第,导致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的局面形成,社会阶层严重固化,寒门子弟难以有出头之日。

官员素质下降:一些无德无才的人通过家族势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得高评价进入官场,导致官员队伍素质下降。

政治腐败: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控政治资源,互相勾结,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,导致政治腐败。

隋文帝时,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,九品中正制被逐渐废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

年)州大中正又被重新设立,但在唐太宗贞观初年又被废除。九品中正制度是由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向科举制度过渡的重要阶段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谁说皇叔不能生?她都二胎了!  听泉鉴宝:你这个东西很开门  快穿:改造渣男改写be结局  这个娱乐之神很好学  惊!师弟竟是剑!体!枪三修!  十殇之夜  一穿就成病弱对照组大小姐  修仙!我自带词条  六界黑月光  葬神碑  末世餐厅通万界,全蓝星都被馋哭了  天空之城的传说  你选白月光,我娶青梅你后悔什么  血色浪漫:我,大顽主,钟跃民!  狱医,猛!  闪耀吧!网球王子与金闪闪  邪修遍界,我以道术正乾坤  第七叶  水龙双修,擅长龙系的水系训练家  地狱通关后的英灵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